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黨支部書記 張存壽
(2023年5月30日)
尊敬的彭崇谷顧問、趙焱森顧問、童中賢副會長、易慶安副會長,尊敬的趙義山會長、徐耿華顧問、周成村主任、張四喜主任、南廣勛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嘉賓、瀟湘散曲社各位同仁:
十分高興參加瀟湘散曲社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會。受周文彰會長委托,謹代表中華詩詞學會向會議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領導、嘉賓,各位同仁致以誠摯的問候!
守望三年,我們聚少離多。瀟湘散曲社這次活動,為大家提供了久違的學習交流機會,也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趙義山教授來了,據我所知,他是第七次走進瀟湘散曲;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彭崇谷和省協會眾多領導來了;都在75歲往上的散曲工委四老齊了;散曲特殊貢獻者蕭博文來了;瀟湘散曲的精兵強將歡聚一堂。這是中華散曲屆的一件盛事。我們沒有理由不為之歡呼。
昨天一報到,我認真看一遍會議材料,深有感慨,深受感動。瀟湘散曲是中華詩詞學會散曲工委的一張靚麗的名片,當然也是中華詩詞的一張靚麗的名片。15年前,瀟湘散曲社作為當代中華散曲的拓荒者走上中華詩壇。9年前,瀟湘散曲社作為中華詩詞學會散曲工委的發起者之一,進入中華詩詞大格局,和山西、陜西、北京等散曲組織一起合抱一柱,撐起了中華詩詞曲三足鼎立的局面。4年前,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中華散曲之鄉”在南國邊陲綏寧驚艷亮相,瀟湘散曲社厥功至偉。2年前,“2022‘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在北京發布,瀟湘散曲社周成村社長榜上有名,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標志著中華詩詞聶紺弩杯年度詩壇人物獎,在關注到散曲界徐耿華主任之后,繼續在關注散曲界有影響的人物,周成村社長是他們的杰出的代表之一。
三千曲友舉一旌,一十五年風雨情。十五年時間很短,但足以使一個嬰兒成長為翩翩少年,也足以使一條精壯漢子變成老者。十五年時間很長,足以承載多少人生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足以記錄事業的跌宕起伏,輝煌和挫折。幾千人的隊伍,300多次培訓,25部詩集,3部專著,幾十次獲獎等等。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先行。跋山涉水汗成河,創業艱難百戰多。瀟湘散曲的發展歷程是全國散曲發展的過程的縮影,也是典型代表之一。今天到會的散曲四老,徐耿華、周成村、張四喜、南廣勛,就是散曲幾大主力軍的領軍人物。他們是把散曲當命的人,帶領大家艱苦創業、先打出幾片新天地,最終造成散曲燎原全國之勢。
散曲是中華詩詞鼎足一極。2021年7月,周文彰會長在中國文化報發表訪談,明確指出:所謂中華詩詞,指中國傳統詩詞,也就是格律詩詞,包括絕句、律詩、詞、賦、曲,不包括新詩。
鄭欣淼老會長早就明確過:唐詩、宋詞、元曲構成了我國詩歌史與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三者一脈相承、鼎足而立、不可偏廢。只有都發展了,才能實現完整意義上的傳統詩歌復興。
趙義山教授早就說過:散曲是中國詩歌走下圣壇、走出文人小圈子,走向民眾、走向社會的產物。以口語化取勝,詼諧幽默。所以它接地氣,有溫度,反映了人民心聲。它草根性質的生命力也最頑強,它通俗化的題材和語言風格最貼近現實生活,貼近民眾,最接地氣。要讓散曲文化融入當代生活,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他呼吁,首先是國民教育尤其中學語文教育中必須納入散曲一體的相關內容,其次是央視等主流媒體在傳統詩教節目(類似《詩詞大會》)中應給散曲一席之地。
中華詩詞學會成立散曲工作委員會,初衷就是補齊散曲短板,促進詩詞曲全面發展。習總書記要求我們為人民謳歌,為時代放歌。就詩詞曲三種體裁看,最接地氣、最人民化的還是散曲。詩和詞,都強調發揮社會功能,為時代為人民創作,但拘泥于詩體本身的特質化要求,尤其是不用口語俗語的陳規,限制了發揮,仍然難以破圈出圍。散曲和人民是天然的和諧的關系。
但是,散曲相對于詩和詞,仍是小眾。我們大數據通過使用中華詩詞創作工具人數分析出當前詩詞創作人數在300萬以上,有的估計說是500萬。創作散曲人數幾萬人。從中華詩詞學會在詩教工作布局上,單獨設立散曲之鄉建設,就是為了抓點帶面,盡快把散曲普及起來、繁榮起來,造就散曲和詩詞三足鼎立的地位。但,路還比較長。瀟湘散曲和全國散曲界情況一樣,就自身發展看,15年是輝煌的,放到全國散曲界是有聲有色、有理有面的。但放到湖南這個詩詞大省看,無論是隊伍人數,還是社會關注度,特別是領導關注度,仍是“乙種”編制(不是全訓部隊,人數裝備經費等方面和甲種部隊都有差別)。
基于此,我們由衷希望,瀟湘散曲社在新班子帶領下,奮發有為,有為才能有位。特別在擴大隊伍、組織創作、組織活動等方面繼續當好領跑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層樓。
我們由衷期盼,各級領導、彭崇谷書記,童中賢副會長、易慶安副會長,繼續一如既往領導指導、關注關心、扶持幫助瀟湘散曲,爭取使它成為湖南詩詞第一梯隊、擔負“甲種”編制任務,享受“甲種”編制待遇。
我們由衷祝福散曲界同仁們,更加自信自覺,更加努力創作更多優秀的、得以傳世佳作,特別是積極參加中華詩詞指導的各類大賽。中華詩詞主辦的華夏詩詞獎,散曲從不缺席,屢有上品佳作。但有許多全國性大賽沒有散曲作者或極少有散曲作者投稿。投稿的人少,編輯評委隊伍懂散曲的也少,(你不投,我不編,投了也不會編)這就導致逆向循環,對我們散曲發展十分不利。我們會寫能寫、能寫好曲的詩友,大家要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平臺,不斷提高散曲的出鏡率、曝光度,為繁榮散曲盡自己一份力量。
最后,一首
【雙調·水仙子】賀瀟湘散曲社成立15周年
寄周成村老社長
年方十五正風騷,日上三竿可算高。瀟湘社一等風流貌,頭排數得著??撮L江、逐浪推潮,羊春秋圓夢,劉海陽砍樵,周掌柜甩手逍遙。
謝謝大家!